文/明道创始人任向晖
李岷邀请我参加虎嗅F&M大会,做一个五分钟的电梯演讲,讲述创业过程中犯过的一个错误。随后看到现场有虎嗅作者做的速记稿,错漏太多,不忍直视,就顺手把演讲内容写成了文字。
首先,不要误解我,“公司发展慢”并不是错误,为慢速的发展找各种理由才是真正的错误。常见的理由有下面三个:
1) 抱怨行业差异
很多公司在早期都会主动选择一个细分市场,注重差异化竞争。而一旦差异化形成后,因为标杆的缺乏,其他市场上成功的企业标杆效应就会减弱。我们开始不自觉地为“别人快,咱们慢”找寻行业差异的理由。尤其是B2B类公司,因为每个行业都有结果上的重大差异,我们容易抱怨其他行业的先天条件比咱的好,别人能做的事情,咱们没法做,别人不需要做的事,我们需要做。长此以往,企业的发展失去了拉伸力,在自己的羊肠小道上慢慢挪动。
反省:差异化只是一个手段,而非目标。企业应当找到真正可比较的市场区间。报纸和手机看似在两个细分市场,实际上争夺的都是用户阅读时间,所以如果一家报纸仅仅以本地区的其他报纸作为标杆,想快起来是断然不可能的。
所以,要么跨界创新,要么离开这个行业。骑在夹缝中,脚都不落地,怎么可能快跑起来?跨界创新可能是最简单的创新模式,几乎所有其他行业的“快”都能对你有启发,找到刺激他们快的因素,找到和本行业的交融之处,也许你也能快起来。
2) 担心产品还不完美
慢公司的另外一个理由来自对产品的完美主义情结。他们总觉得产品还不够完美,用户粘性还不够高,花费太多时间弥补产品的方方面面。这还好,毕竟很多慢公司的确用时间打造出了用户体验至上的产品。但另外一种情况更令人不安,那就是不停地用叠加产品的方式来弥补产品的虚弱,担心一个产品做不大,在还没有扎实投入市场营销之前,就立即投入一个新产品,如此循环,几年过去,回首只有一堆毫无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残肢。
Eric Rise的《精益创业》十分明确地给这类错误上了一课,对于创新性小企业,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尽快在市场上投入一个简单的产品,通过有意识的的用户反馈搜集,快速迭代,完善产品。
这正是产品越多越慢,卖点越少越快。
3) 不愿意亏损
每个创业者都梦想打造强大的产品和品牌,但这些都意味着长年累月的投入,在利润表上,这些都意味着资本投入和成本费用。产品性投入考验创业者的耐心,但是短期收入压力逼迫企业在核心产品之外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亏损,所以我们常常听到”我们有两块业务…”。这其中必然有一块是通过“服务形式”来更快获得收入的补贴业务。
我发现中国的B2B服务业发展滞后很大原因是创业群体很难走出这个怪圈。有技术,有理想,希望通过平台、技术来解决众多企业的共同需求,创造价值链,但是市场营销举步维艰,客户增加速度远远不够,所以不得不屈尊为大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实施项目快速获得营收。但生存下来以后,产品和品牌建设的目标却更加遥遥无期,无数的精力和核心团队不得不投入到项目服务中,因为大企业岂会忽略自己的议价能力?一年年过去了,客户名单的确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华丽,但财务报表却始终看不到利润的快速增长,这是多么公平的事情,你没有资本性投入,怎会有持续的高毛利营收?
这15年风险投资业对产业最大的扶助就是帮助了很多有远大理想的创业者在早期能够聚焦核心业务,能够忍受投入过程中的亏损,不必分心去做任何与主体目标无关的事情。所以,对于这一点,我自己的反思也在于经营梅花信息的早期过于满足自我创利的能力,对资本的价值实质理解不深刻,的确耽误了非常长的时间,直到公司成立八年后才真正驶向快车道。
所以,现在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们第一年就赚钱了”,不用仰视他。